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当代中国农村法治

  • 乡土社会的秩序冲突及其协调——以分家析产习惯为分析对象

    赵小雨;

    分家析产习惯作为传统家庭家产代际传承的主要方式,其所秉承的诸子均分、父债子偿和女性不承担赡养义务等原则与现代国家法所强调的继承权男女平等、限定继承以及平等承担赡养义务等法律精神呈现出相冲突的局面。而作为历史遗存,分家析产有着自身的合理性,在强调司法追求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的当下,加之《民法总则》确立习惯的法源地位后,法官可以在司法过程中运用习惯去裁判案件,实现分家析产习惯与国家法的融合,在司法中心的立场中实现个案正义,妥善解决乡土社会的秩序冲突。

    2018年05期 v.30;No.140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村不孝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基于临沂市H镇对老年父母孝敬情况的调研

    邱君帝;

    通过对临沂市H镇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发现,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家庭不孝问题呈多发趋势。究其原因,不孝多是懦弱的儿子或霸道的儿媳造成的,不孝的家庭传统、老多少寡的家庭结构和不佳的家庭经济,以及孝社会化、家庭核心化和不良风气也有影响。改变农村不孝多发的局面,既要加强孝道教育和宣传,构建孝的家庭和社会;也要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增加空闲时间,增强行孝能力;更要加强对不孝的社会干预,依法惩治不孝行为;同时,国家和社会也要承担起孝的责任。

    2018年05期 v.30;No.140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侦查探索

  • 大数据侦查模式下的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研究

    谢明睿;

    大数据侦查模式具有诸多传统侦查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包括能够主动开展侦查活动、有效提高破案率以及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避免刑讯逼供等。但是,大数据侦查模式也容易与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发生冲突,容易造成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的侵犯。因而要通过出台相关法律、规范有关信息获取使用程序、加大侵权行为打击力度以及提高侦查人员思想认识等途径来进行规制,从而指导大数据侦查模式更好地发展。

    2018年05期 v.30;No.140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1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公安机关侦查回避立法未决问题研究

    刘文斌;孟健;

    公安机关侦查回避的立法未决问题主要体现在未明确勘验人员是否适用回避,未明确旨在产生回避效果的办案机关内部自查自纠与公民个人随时提出模式如何协调,以及未指出侦查与鉴定的关系及其先后顺序调整可能带来的现实困惑。建议通过司法解释,对"鉴定人"范围进行限缩,对公安机关内部服从和服务于侦查工作的鉴定环节进行正式立法定性与定位,明确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公民个人三方主体在行使回避启动权限方面的顺位和途径问题,完善回避倒查机制,最后还应抛弃"勘验笔录物证论",将其视为特殊证明意见,对勘验、检查与见证等人员适用回避制度。

    2018年05期 v.30;No.140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海上走私毒品犯罪的形势特点及侦防对策

    周珊;

    当前,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毒品走私的毒情形势,我国境内存在情报线索获取难、案件侦控难、收网行动难、案件证据认定难等问题,为推进打击海上毒品犯罪长效工作机制建设,解决目前制约海上禁毒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应当完善毒情评估制度,研究制定客观、科学、可靠的海上毒情评估体系;通过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共筑禁毒"海上防火墙";完善侦查取证工作,提升海上走私毒品犯罪打击实效;加强跨境执法合作,提升跨境执法合作效能。

    2018年05期 v.30;No.140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0K]
    [下载次数:1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法制长廊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治理现状及其改进——以福建省为例

    冯子轩;邱锴琦;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是落实环境权的必要举措,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环境质量的基本保障,但是目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和救济路径的匮乏,使得生态环境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赔偿和修复。福建省在生态环境治理以及损害赔偿的制度构建与实践方面对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范本,但其进路推行过程中仍存在难赔偿、难修复、难评估、多漏洞等掣肘。当前,需从立法切入,对生态环境损害评估鉴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责任分担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管理与使用等问题做出更多回应。

    2018年05期 v.30;No.140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对《监察法》中律师介入缺失问题的思考

    龚珊珊;蒋铁初;

    作为反腐败国家立法制度的改革,《监察法》自试点、草案审议到公布,就存在被监察对象的辩护权保障缺失、律师介入缺位的问题。而律师介入问题,不仅涉及对监察对象的辩护权保障,更关系到在监察工作中对监察机关权力运用情况的监督。本文将围绕监委会办理的因涉嫌职务犯罪而需将调查结果移送至人民检察院处理的案件进行讨论,从我国律师介入的立法意义出发,对《监察法》中的律师介入缺失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引入建议以完善监察法权利保障体系。

    2018年05期 v.30;No.140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9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论监察措施的法律规制

    李瑛;

    规范运用《监察法》规定的监察措施,是法治反腐的重要体现。监察机关监察措施的使用必然涉及对公民人身、财产等基本权利的限制,必须对其进行规制。遵循注重保护相对人权利、保障人权与打击腐败兼顾及立足国情等基本原则,从完善监察措施适用条件及适用程序、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对监察措施进行规制,以期更好地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动依法反腐工作的良性发展。

    2018年05期 v.30;No.140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路径探讨

    陆晶;马凌霁;

    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都在尝试着手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社会上发出本国声音,为推进国际发展贡献力量。在全球治理中,除政府机关和企业之外,非政府组织也成为了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主体之一。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速度快,成果显著,但能走向国际、代表中国在国际上发声、表达国家诉求的却寥寥无几。推动中国非政府组织走向世界,更好地参与全球事务,融入到全球治理中,从而打造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良好形象,成为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所面临的首要任务。通过对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所面临的阻碍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为中国非政府组织实现国际化找寻出路。

    2018年05期 v.30;No.140 6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7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刑事法学

  • 美国刑法之正当事由与宽宥事由的区分

    陆凌;姜娇;

    在英美刑法中,正当事由与宽宥事由同为出罪事由,在早期,二者因司法效果的差异被严格区分,但随后,二者因出罪效果形式上相似而逐渐被混同。现今,美国仅有约40%的州在立法上区分正当事由与宽宥事由。然而,区分正当事由与宽宥事由能有效发挥刑法之规制机能、合理认定共犯刑事责任、界定第三者的行为性质、公正解决举证责任分配和溯及力等问题。关于区分基准,众说纷纭,但以正当事由与宽宥事由的性质和体系地位观之,应重点考察行为是否引起了刑法上的危害、是否违法。

    2018年05期 v.30;No.140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虚假广告代言人的刑事责任

    周利民;肖银垒;

    代言虚假广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但却因为《刑法》对虚假广告罪的主体进行了限定,因而导致追究广告代言人承担刑事责任在立法中缺失。虽然共犯理论可以作为虚假广告代言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法理依据,但在司法实践中操作起来却很困难。因此,应当在虚假广告罪的主体中增加广告代言人,完善虚假广告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广告业更加有序发展。

    2018年05期 v.30;No.140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当事人询问制度之完善

    刘浅哲;

    由于我国关于当事人询问制度现有规范的不完备,导致了目前我国的当事人询问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尤其是对于该制度适用条件的认知混乱最为突出。为了使该制度的作用实现最大化,同时使得司法实践操作更为规范,应该明确2015年《民诉法解释》第一百一十条中"认为有必要"的内涵,使得适用情形得到统一;完善拒绝询问以及虚假陈述的法律规制;增加当事人作为启动询问的主体以及对保证书的内容予以具体化。

    2018年05期 v.30;No.140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手印与DNA之比较——以犯罪现场勘查为视角

    赵幼鸣;沈敦璞;韩虹;王猛;

    手印与DNA都是可以直接用于人身认定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犯罪现场勘查中,刑事技术人员通常无法同时获取手印和手印中DNA生物检材,如果先显现指纹就不能提取DNA,如果先提取DNA就破坏了指纹,因此兼顾手印与手印中DNA生物检材的提取是广大刑事技术人员的愿望,如果对现场手印进行显现提取后还可以提取到手印中的接触性DNA,将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现场的手印,为案件提供更多的证据,从而形成牢固的证据链。

    2018年05期 v.30;No.140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警学研究

  • “嵌入性”理论视野下地方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路径

    陈俊豪;

    "嵌入性"理论认为,经济活动融于具体的社会网络、政治构架、文化传统和制度基础之中,任何社会行动都是在具体的社会结构中做出选择,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嵌入性"与"应用型"具有高度的理论耦合性,为当下地方公安院校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的政策转型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和分析框架。地方公安院校警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走出"象牙塔",主动嵌入社会结构和社会网络之中,通过政治嵌入、认知嵌入、关系嵌入、结构嵌入、业务嵌入和技术嵌入等多重"嵌入性"推进应用型警务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

    2018年05期 v.30;No.140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湖南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赶超的思考

    刘绪崇;罗熹;卢庆;

    湖南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总体落后于周边省份和东部发达地区,如何实现湖南公安科技信息化的赶超是湖南公安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建议以湖南省各级公安科技信化项目建设为业务基础支撑,以掌控公安核心技术为着力点,借助湖南985高校资源优势,融合行业公司技术优势,打造一家湖南本土可控的公安科技信息化实体化运作团队,协助实施完成湖南公安"大数据战略""科技强警战略",从而实现湖南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追赶和超越。

    2018年05期 v.30;No.140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对公安基层派出所职能定位的思考

    蔡炎斌;

    公安派出所是我国公安机关的最基层单位,是维护地方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的综合性战斗实体,承担着大量综合性强、复杂程度高、形式多样的警务活动。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公安警务机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公安基层派出所的职能也在不断调整之中。但至今仍然存在职能定位不够清晰、警务内容认识模糊、城乡派出所设置不够科学、民警素质不相匹配等诸多问题。应充分认识派出所设置的政治和法治功能,突出派出所警务职能和绩效目标,改革派出所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优化派出所职能设置,推进派出所整体功能的发挥,有效地维护城乡社会治安秩序。

    2018年05期 v.30;No.140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9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